|
凤尾琴在坟前破碎,知音已逝,琴焉能存。
伯牙痛哭,哭后无来者,哭知音已冥。
伯牙抚琴一曲,彼山之颠江河之上,便飘荡着无尽的弦音,弦音之中更有阵阵松涛赴奏,
潇潇雨声应和。然而伯牙知道,纵然有再好的曲调再优美的韵律,
也难尽诉心中的才情,因为平生未遇知音人。
所以伯牙孤独,孤独地弹奏,将满腔愁怀几番心事都付与瑶琴。
伯牙在一次归途当中偶遇子期。
当时身陷茫茫山水之间,进退维谷去留无措,便于舟楫之上拔弦而奏。只听其弦切切,意临高山,
山亦嵯峨;其弦嘈嘈,意取流水,水亦洋洋;调弦转轸,其声如诉如慕,乃山依水而高,水绕山而流。一曲将尽,
忽听山石草莽之间有人喝起彩来,伯牙大觉意外,便邀来人登舟,
此人便是钟子期。由此成就了一个传奇故事——高山流水会知音。
知音,可使彼此的内心世界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同归;尘世之间与己同在,普天之下唯君与存,所以“士为知己者死”。
传说会赋予世人很大的想象空间,时空变幻苍海桑田,后人不断给这个故事添加了很多传奇的色彩,
我不由得也有一些臆想,因为除了他们两人之外,没有人真的知道伯牙弹了什么,也没有人真的知道子期听到了什么,
唯一让人们知道的便是他们成为了知音。或许当年伯牙所弹奏的弦音之中并无高山流水之意,只是误了归期心情烦闷随奏一曲,
但子期却信口开河,道琴韵之中其山巍巍其水汤汤,伯牙原本心中郁郁,但子期多多少少都说出了他当时的处境,
知子期也懂音律,于是结为知音;又或许伯牙感于当时因负有重任出使邻国,不能如期归返误了国事,
不禁六神无主心乱如麻,于是胡乱弹奏,连自个儿也不知弹些甚么,但子期听后不禁目瞪口呆手足无措,
继而痛哭流涕捶胸蹬足,伯牙见他这样,也忍不住悲从中来,索性二人搂在一起,悲痛大恸。
这个故事与处身当时的封建制度下的人们的内心渴望有着极大的关联,冲破森严残酷的社会等级,
渴望自由和友谊是其中的轴心因素,伯牙与子期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心的这一向往。
我无法更深刻地去体会当年伯牙与子期的内心真正感受,伯牙寥寥数拔,而在子期的耳中便有了高山流水之意,
可见知音不在全奏而在于意会,而《高山流水》之曲名也多为后世附会,但无论如何,他们因为一曲而成为知音。
事实上,人们不但在音乐上需要知音,但凡对思想有所触及,对灵魂有所升华之处,都希望得到共鸣。
正因如此,人类的精神之树才会永不枯萎,心灵之田才会永不干涸。
我相信,在这个地球上,不分家国界限,不分民族尊卑;不论位居庙堂之高,还是身处江湖之远,都一定会有你我的知音存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